Changyang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telligent management platform
针对主汛期强对流天气可能对我市主要粮油农作物造成涝灾、渍害等不利影响,现提出防灾减灾抗灾技术指导措施,具体如下。
一、清沟排渍。早稻要注意开沟排水,防止受淹倒伏;中稻要重点抓好控水,对受淹的田块要及时排涝,扶苗稳苗,泥沙污苗的要清水洗苗;晚稻秧田易“没顶”受淹,要抢排积水,保持秧田浅水,防止雨后升温过快造成青枯死苗;对于遭受涝灾的旱作物,及早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和空气湿度,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二、中耕培土。旱作物灾后及时中耕培土,以破除土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性,使根部尽快恢复正常生理活动。玉米倒伏,超过45度的,顺势扶起,以免受倒压、堆沤,有利灌浆成熟,减少产量损失。
三、强化田管。洪涝过后,要视苗情追施速效氮肥或喷施叶面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要注重清理洪水带来的杂草杂物和损毁作物秸秆,减少病源;要重点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玉米纹枯病,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等病害;要加强虫情监测,及时防控。
四、补种改种。因洪涝灾害绝收的田块,要抢时补种改种,确保多种多收,弥补灾害损失。水田可补种二季晚稻,旱地可补种改种玉米(海拔较高的地方可补种鲜食玉米、青贮玉米)、大豆(宜选生育期90天左右的品种)。
(市农技中心 史明会)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