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yang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telligent management platform
湖北是农业大省,也是科教大省。抓住“产业需求和市场需求”这个牛鼻子,2019年9月以来,湖北持续实施科技服务产业发展“515”行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稳产保供、提质增效,帮助农民增收。系列报道《2020,湖北三农观察》,今天请听第四篇《科技,为湖北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眼下,正是西瓜育苗的关键时节。在武汉维尔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温室大棚内,一排排西瓜种苗碧绿油亮。武汉市洪山区天心乡人民政府综合发展办主任王昆与武汉市农业科学院高级农艺师胡江勇正在交流瓜苗的长势。
王昆:你们这个苗子按我们订单的数量够不够?
胡江勇:没问题,我们要下多一点。
武汉天兴洲种出的西瓜瓜皮薄、水分足、含糖量高,种植面积最大时达上万亩。但2002年以后,天兴洲的西瓜种植一度绝迹,育苗难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在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的帮助下,天兴洲借助“维尔福”独创的“倒金字塔孔洞育苗板”和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解决了农户早春育苗难的问题。王昆:
“工厂式生产,第一,里头温度没问题,采用嫁接技术解决了瓜的土传病害的问题,我们种的瓜年年可以种,不生病。工厂化温度是稳定的,要什么时候有苗子,他们就什么时间供苗子,我们农户是达不到的。”
育苗是第一步,如何将种苗成功移栽到地里,提高瓜苗的成活率?2019年,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组织农业专家成立生产技术小组,派科技特派员定期到农户家里跟踪走访,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把科研室搬到田间地头,带领农户科学种植。王昆:
“跟踪服务很到位,他们几乎每个星期都到田间地头去看,有什么问题都跟我们赶紧说,什么时候该整枝,该授粉,小拱棚该掀棚,都在提醒我们。”
科技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如今,天兴洲西瓜种植面积约2000亩,4-10月都有新鲜西瓜上市,夏天日均销售量近3000公斤。
2019年9月,湖北启动“515”行动,由张启发、桂建芳、傅廷栋、陈焕春、邓秀新等5位院士领衔,在涉农高校、科研单位牵头组建15个科技团队,对口15个湖北重点县(市、区),围绕水稻、玉米、园艺、油菜、渔业、畜牧等湖北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开展15项科技服务行动。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郭凤领:
“科技在农业生产,尤其是蔬菜生产中体现出巨大的增产增效的作用。通过515来推广普及,解决全产业链的技术问题。“
推动院士专家团队的研发、人才、成果、平台等科技资源要素下沉到生产一线,将湖北的科教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受益于这种深度融合的不仅有天兴洲的瓜农。在湖北乡香茄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2米多高的茄子树上,挂满了紫色、绿色、黄色的茄子,这是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叶志彪教授领衔的技术团队历时13年研制出的新品种,通过嫁接,茄子树上可以结出上百种茄子。湖北乡香茄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李俊杰:
“茄子由草本植物变木本植物,一年生变多年生,一年种植多次结果。它对普通茄子常见病害有极强的抗性,解决了困扰茄子病虫害的根本问题。”
据介绍,茄子树上长出的茄子不仅产量比过去提高了3到5倍,重金属含量比过去降低了20倍,而且口感更加细嫩柔滑。在叶教授的帮助下,公司还研制出了茄子的精深加工产品——茄子干,将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李俊杰:
“对茄子进行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为以后的产学研做示范。”
得益于“515”行动,湖北荆门的高油酸油菜已增加到20多万亩,同比增长6倍多,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湖北蕲春蕲艾超过1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种质资源圃;食用菌新技术,帮助湖北随县向食用菌产业强县迈进…..一系列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提升了湖北特色农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省农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邱正明:
“将来的趋势是清减、优质、高效、安全、数字化,永远在路上。”
切实解决农业科技研发与成果应用“两张皮”的顽症,真正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下一步,湖北将进一步提高“515”行动的实效,擦亮湖北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金字招牌。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