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yang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telligent management platform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全国高山蔬菜产业的发源地,被誉为“高山蔬菜第一县”。近年来,随着高山蔬菜栽培模式被全国各地大规模复制推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打破产业发展的瓶颈?长阳通过示范推广蔬菜“三减三增”提质增效主推技术,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带动生产和加工的现代农业新路子。
10月8日清晨,虽然正值秋季,海拔1500米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已经让人感受到寒意逼人。雷玉平手机电话不停,今年种植的300亩第二季高山大白菜又喜获丰收,客户打电话争相抢购。
雷玉平是长阳新华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告诉记者,合作社今年种植的大白菜采用了一项新技术,是由长阳县高山蔬菜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联合研发的控释肥包衣技术,种出来的大白菜品质要好很多,不仅每亩产值增加2000元以上,还可以节约人工成本和肥料成本1000元。就在田间地头,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张乂升把试验田和普通田做了一个对比,记者看到实施这项技术种出来的大白菜数量要多至少1/3,叶片看上去也更油亮。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南武陵山区,有50万亩高山蔬菜,种植高山蔬菜有30年历史,长阳火烧坪蔬菜更是名扬天下,为武汉、宜昌等城市淡季蔬菜市场供应作出了贡献。但同时,由于长期施化肥农药,造成土壤酸化板结,不仅蔬菜产量和品质有所下降,同时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为了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提升农产品品质,促进长阳高山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长阳县今年投入产业发展资金500多万元、提供“楚农贷”1000万元,同时还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开展蔬菜种植保险服务,大力实施“三减三增”提质增效主推技术,以减肥、减药、减工促进蔬菜生产增产、增效、增收。
记者在贺家坪镇白沙驿村看到,群山环绕的山谷里长满了果实累累的番茄,种植户还为它们盖了大棚遮风挡雨。记者走进大棚,香气扑鼻,大长冲蔬菜专业合作社技术骨干、宜昌巴楚蔬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左帮烈告诉记者,他种植蔬菜30多年,当地政府帮助他争取贷款、提供补贴,省市县技术专家还驻地研究、为合作社办实事,陪他一起渡过难关,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合高山栽培的避雨延秋技术,靠着这项技术他种植的番茄不仅减肥减药减工,还比别人多收了一茬。
今年,湖北省蔬菜办公室还将他们合作社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联系点,主动联系他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帮助他解决品种结构调整等实际问题,全方位指导建设高效菜园。
废尾菜资源化利用是蔬菜“三减三增”提质增效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长阳县每年蔬菜的总产量达150万吨,产生的各类尾菜约有20万吨。过去农民都倾倒在沟渠和田间地头,现在都被送进了处理厂进行回收利用,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环境污染的大难题,加工成有机肥料后还为当地菜农增加了收入。
高山蔬菜的优良品质也吸引了全国投资人的目光,他们将这里的优良蔬菜原料加工成健康食品,颇受消费者喜爱。来自福建的郑清樽,早在1996年创建了湖北长阳火烧坪高山蔬菜集团有限公司,加工蔬菜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告诉记者,公司今年还和韩国企业达成协议,计划投资5000多万元,加工乳酸菌泡菜,出口产值将达2个亿。
现代科技为长阳高山蔬菜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今长阳土家族自治县3万多种植户、20多万亩基地发展高山蔬菜,年产值高达20亿元,“高山蔬菜第一县”的名头叫得更响亮了。
友情链接
Links